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艺术周刊》世界的许鸿飞(三)艺谭:鸿飞世界 雕塑未来 一

一一

2017-04-03 11:53:37  来源:本站







最近的广州形象宣传片,采用许鸿飞作品《吻》作为重要素材。形象宣传片是面向世界的,这是否代表着广州助推许鸿飞走向世界?就这个问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艺术周刊》记者采访了许鸿飞。他说:我是唯一一个作为雕塑家进入广州形象宣传片的,这个宣传片也是广州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其实在广州,我们也需要面对世界。

如果说每一场展览都是一场战役,那么许鸿飞这位善于作战的将军,已经占领了很多城池。

“不要停,接着干。”这是许鸿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的艺术写照。他说他从来不花时间去总结、回顾过往,这些时间足可以创作好几件作品了。把时间用来总结、回顾,就是停滞不前。

“我的展览是巡展,不是巡回展。回是来来回回,而我尽量做到每一次展览都有新作品出现。很少有艺术家所有时间都待在工作室,而我很享受这种状态:期待下一个挑战,每一场展览都是一场战役。我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想得到就做得到,一有想法我就去行动。”

许鸿飞一般白天都在创作,只有晚上9点后才有时间。3月下旬,南国广州阴雨绵绵。一个漆黑的晚上,《艺术周刊》记者来到许鸿飞的石磨坊工作室,只见进门左边用来喝茶的石磨,落下许多烟灰。许鸿飞言及这个石磨是1995年始创这个工作室时做的,其功能齐全,磨沿加宽了可以搁茶杯,下边那层可以用来放置红酒杯。无论是喝茶还是喝酒,石磨的实用性功能都很突出。

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的时候,许鸿飞就把这个石磨带去了现场喝茶。本来打算世界巡展的每一站都带上它,后来觉得太麻烦,才作罢。

“有人说,石磨旁边的柱子如果换成小叶紫檀,会更有质感。但我觉得没有必要,毕竟这个石磨见证了太多的故事,见证了我艺术人生的变化和发展。”许鸿飞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指着眼前的石磨说道。

他说:“我的作品面向世界。雕塑是一门世界语言,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肤色。”


艺术自信

肥女群像 把快乐带到所及之处

《艺术周刊》:有人说看见您的雕塑作品,就会想到欧洲新时器时期的维纳斯雕像,您怎么看待?

许鸿飞:从造型上来说,我的作品和新石器时期的维纳斯雕像的确有些相似,都是比较丰满,流露出浓郁的母性光辉。共通之处还有,都具有幽默性和趣味性。

不同之处是,我的作品属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与旧的生活场景相比有了更多生活化、趣味化的东西,所包含的更多元,比较飘逸、轻盈等。

《艺术周刊》:您提到幽默性和趣味性。为什么观众一接近您的作品,就会感受到欢快的气息?

许鸿飞:因为我的作品有一种亲和的感染力,很容易与人亲近、互动,没有距离感,大家可以感受到作品融入了生活场景。

《艺术周刊》:您觉得这种“欢乐感”源于哪里?

许鸿飞:这可能和艺术家本身的习惯以及他对事物的理解有关吧,这是别的艺术家取代不了的,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

《艺术周刊》:您创作“肥女人”系列,尝试过多少种材料?

许鸿飞:尝试过很多种材料,翡翠、汉白玉、玻璃钢等等,但最难的是创作出一件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作品。

《艺术周刊》:近些年您都把“肥女”作为您的艺术符号,您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肥女”?

许鸿飞:大概从1999年开始。之前有这种想法,但是没有集中表达。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过程,慢慢地就会感受到自己喜欢什么,找到有感觉的题材深入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这种创作与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是非功利性的。所以这类作品感染力是比较强的,比较真实、有情感,不是刻意的。

《艺术周刊》:您说艺术作品应该有独特之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您觉得您最大的个性是什么?

许鸿飞:我自己也搞不清,可能是随意吧,不刻意造作。


巡展壮观

艺无国界 边走边创作

《艺术周刊》:从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以来,您带着“肥女”去了十几个国家二十几座城市举办多场展览,非常之不容易。您是怀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做着这样的事情?

许鸿飞:其实没有使命感,因为我并不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搞艺术。展览对于我来说是一场挑战,因为每个展览的场地、国家、作品都不同,我想看看我的作品和当地不同的人群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令大家也令我自己期待着。假如把展览推延到30年后再搞,到时候才了解应该如何创作,恐怕已经迟了。我现在一直在做,有很多空间、机会、时间来做后面的事情。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是想象不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问我期待发生什么,会有一些什么新的作品,接下来会在哪里办展?其实我追求的是做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创作了非常多的新作。有时自己都感觉惊讶: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确实挺不可思议的。

《艺术周刊》:您在这个过程中,大概收获了多少件新作呢?

许鸿飞:展览越多,新作数量也就越多。我没有统计过有多少作品,我从来不喜欢回顾、总结、统计。与其花时间去回顾、总结、统计,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创作新的作品。

我很不赞成艺术家进行回顾、总结。一个艺术家只有不停地去思考,不停地有想法,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灵感稍纵即逝,不及时表达出来,会错过很多精彩。你要问我具体有多少件作品,我觉得几百件应该有,但是我不去统计。

《艺术周刊》:您举办了多场展览,在国内办展和国外办展有什么差别?

许鸿飞:在国内办展览方便一些,其效果、过程比较容易把握。在国外办展览的话,经常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

《艺术周刊》:举办了这么多场展览,有哪些展览是您印象比较深刻的?

许鸿飞:在土耳其展览的时候,一群妇女不停地在拍照;去年在秘鲁展览,人们在广场围着我的作品又唱又跳,欢快无比;在英国那次展览也是,在我的雕塑面前,严肃、端庄的英国人却是欢腾雀跃。我在意大利西西里、托斯卡纳、都灵、米兰、佛罗伦萨等地举办了七场不同的展览。我现在是意大利、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秘鲁五个国家的荣誉市民,受到了四个国家总统和总理的接见,这在艺术界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