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中国改革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 一

一一

2019-03-09 18:07:25  来源:本站

小编记,3月7日《中国改革报》对许鸿飞的两会提案内容和其可行性进行详尽报道。

同时,亦从题材,内涵等四个方面分析许鸿飞的“肥女”系列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


建议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
宫春丽
会后,许鸿飞委员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谈到今年提交的《关于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的提案》。

谈到“金湾奖”设立的可行性分析,许鸿飞委员说:“我扎根于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从事雕塑创作30年,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的生长和呼吸。

5年来我和团队走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城市,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雕塑艺术家的声音,受到无数外国朋友的喜爱。我深深感受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家要走出去,让世界关注你、了解你、热爱你。这不仅会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还有益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许鸿飞委员坦言,在外访问时,很多外国人好奇我们来自哪里,当说出广州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大湾区的11个城市,有的国际知名度高,

比如香港和澳门,大部分城市还是弱一些。目前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各有一些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比如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

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两年的广州文交会是广州全面整合

现有重要的文化会展资源,旨在打造具有“文化广交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文化品牌;已经举办6届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当今

世界上公认的水平最高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许鸿飞委员认为,这些“盛会”更偏重文化产业的交易,偏重文化作品的展示。

未来,我们需要一个由政府驱动,民众参与的文化赛事,通过赛事集聚湾区人民智慧,通过主题引导创作生产,从民间发掘更多文化精品、

文化创意、文艺人才,从而打造一个文化艺术界的“奥斯卡”,进一步提高湾区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为此,

许鸿飞委员建议: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两年一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

会展内容可以先从雕塑、玉器、民俗等领域逐步展开。对于这个奖项的设立,许鸿飞委员介绍,第一是启动。先向社会征集一个吉祥物或者LOGO,

把金湾奖的概念大力推广出去。金湾奖的奖杯可以参考奥斯卡的小金人、世界杯的大力神,设计一个可以流传、符号化的作品,形成一个IP。

第二是各城市接力。本提案最大特点就是把大湾区11个城市一起发动起来。作为金湾奖大赛前期准备工作,11个城市每月启动一个艺术门类比赛,

比赛细则细类由各城市自行研究确定发布,如表演类项目建议设初赛复赛。主题建议是国庆70周年、我爱大湾区等。

各个城市各自做好组织和统筹工作,便于策划招商筹办。珠海市做好金湾奖永久会址(场馆)的落实。第三是统筹。需要有一个

较高层面的机构设立组委会统一协调推广督办把关,各个城市具体承办的机构作为分组委会。第四是推广。统一宣传+各自宣传相结合。

整体作为一个项目包装推广起来会形成比较大的声势,大湾区各城市媒体均需要在活动期间落地做相应配合宣传。推广需要同时

在主流社交平台上进行。第五是评选。评选方式可以是专家评委专业评定+网络票选人气奖相结合。第六是展示与开发。全部比赛结束后,

颁奖晚会可以在央视平台直播,精品展演在境内外各举行一次,汇集优秀作品,免费向公众开放。适合包装的优秀作品可以出书、出画册、

光碟、文创产品进行反复开发,作为大湾区文化交流的礼物送给国内外友人等。第七是用名人促品牌。设立年度最有影响艺术家,比如

考量在国内外办展,媒体报道、以自身作品传递中国文化等。对文化领军人物的文化品牌,加强扶持。第八是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雕塑联盟”。

雕塑作品很容易形成地标城标符号,联盟可组织策划大湾区区域雕塑家的雕塑作品展览,拟两年举办一届。借力国家推动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

搭建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化展示平台,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精品文化品牌。第九是设立永久会址。比赛结果要借助湾区中西文化长期

交汇共通的综合优势,在大湾区建立一个展示中华优秀艺术和文化的窗口,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

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许鸿飞委员强调,通过设立“金湾奖”,设置永久会址场馆,能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大文化平台,由此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体现大湾区的综合实力,促进湾区文化和经济同步发展。




“肥女”走遍五大洲 艺术与时代同步
——谈许鸿飞先生的雕塑艺术


《肥年肥舞》——“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西班牙站”展览现场

尚荣

艺术形式的丰富,源于自然的浩瀚,也源于人类思维的广大精微,以及不竭的创造力。

凡在艺术上能有所建树者,无不是对平凡世界中蕴藏着的美与意趣有着敏锐的感受,并善于表达,且不羁于既成观念。

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探寻形式元素,催动内心创造欲望,倾注艺术家内在的真情实感,通过合适的媒介材料,

辅以长期磨练的艺术技巧,最后一挥而就,全面呈现。雕塑家许鸿飞的作品,给人以独树一帜、生动夸张且极具感染力的印象,

且令人在惊鸿一瞥中过目难忘。作品可谓标新立异,充满个性,极具表现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探究许鸿飞先生的雕塑艺术特质。

雕塑内在价值的转化。许鸿飞的敏锐与智慧,在于他顺应时代,找到了符合自己个性的突破途径。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改革开放,

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依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在领风气之先的广东,价值多元,消费文化伴随着城市的崛起而凸显,

雕塑艺术也发生了前所未见的巨变。具体表现在主题、功能、造型和媒介上,不同的观念与风格并存:既有传统纪念碑式的,也有表达

哲学思考的,还有大众文化消费式的。面对南方开放包容的市民文化,许鸿飞的雕塑创作根植于社会土壤,其雕塑的主题、造型与审美

一直契合社会的转型。如“肥女人”系列雕塑在内容与造型上均体现了生活化、娱乐化、夸张化的特征,平民的视角、世俗化的内容、

夸张诙谐的笔调,以往纪念碑式雕塑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也褪尽了当代雕塑艺术中存在的玄奥与晦涩的意味,将市民生活中的感觉、情绪、

欲望转换为一种通俗化的审美情趣,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雕塑创作题材之选择。在世界美术史上,人体,特别是女性身体是艺术永恒

的主题。古希腊人基于美的理想塑造人体,并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主流地位。其中,表现肥硕女性的雕刻作品,远古有之,最为著名的就是

发现于奥地利维伦多夫的女像,虽然体量非常小,但是丰乳肥臀的造型给人一种旺盛生命力的感受。在我国,辽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

新石器时期残损的人体塑像,健硕的四肢,与隆起的胸腹部同样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到了唐代,以女人体型的丰满为风尚。同样,法国十八、

十九世纪的贵妇人也多是雍容丰腴的,体现了当时的审美风尚。西方近现代雕塑中,罗丹的弟子马约尔是第一个将“健硕”作为审美来自觉表现的,

而贾科梅蒂创造的雕塑人体则相反,是茕茕独立、孤单遗世的。前者是对古典美的追慕,后者则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因此,人们面对这些雕塑,

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便能够通过造型去领会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许鸿飞的系列雕塑选择“肥女”形象,是一种艺术自觉。就选材来说,可谓

别出心裁,这表现了他的勇气和胆识,他不随大流,不受当下风尚之影响,不忌讳世俗对胖型女人的偏见。在东方的图像史上,一直缺少对身体

直接公开地关注,而在当代文化中,随着媒体的泛滥,封面女郎往往被引导成为女性形象的标准。对身体的关注每每成为当代艺术的主题,表现形式

也十分先锋。相比较而言,许鸿飞的“肥女”雕塑对女性身体的诠释虽然是全新的,但他立足于传统基石,自有其独特的艺术符号,形成了自己的造型

样式和形象符号,传播广泛。雕塑题材的文化内涵。表面上看,许鸿飞钟情于肥女人的造型,似乎是为了有别于当代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而吸引

人们的关注。无疑,这个因素是存在的,也是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不过,做到艺术作品形貌不同于别人,仅仅是迈向艺术的第一步,真正的创新

要见于其对作品的文化追求。在马约尔开先河之后,哥伦比亚雕塑家博特罗也曾制作肥女人雕塑。他为了突出肥胖的感觉,肆意放大躯干,有意缩小

了头与四肢,使人体显现出一种滑稽的比例关系。他用胖女人雕塑不仅来讽刺社会政客,也对人的存在价值进行反思。而美籍法裔女雕塑家妮基

也曾创作了一种名为“娜娜”的胖女人雕塑,其在视觉上更夺人眼球。作品由表面色彩斑斓的气球拼装而成,其造型更加简化,被誉为对抗

男人世界和城市建筑群的革命先锋。这些国外雕塑对“胖”的表达似乎带有更为沉重的思辨性,但许鸿飞雕塑所表达的“胖”更像是在阐述

一种生活态度,运用不同主题系列的“肥女”来展现人的姿态与自信。例如运动系列体现“肥女”的灵活与健美;艺术系列展现“肥女”的素养

与才华;母爱与天伦系列表现“肥女”母爱的宽厚与温情;恋爱系列表现“肥女”的激情与奔放。系列“肥女”雕塑充分展示了富有张力的生命力量,

凸显了身体由健硕、饱满而散发的魅力。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作品被赋予一种世俗文化的新内涵:丰满肥胖的人体,其实是丰腴、

丰盛和精神快乐满足的符号。她们活得自信开心,平淡天真。这些雕塑说明,许鸿飞创作的意义不只在于选择了胖女的题材,而主要是

赋予这些人物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富有人性的真实感情。这感情既是这些肥胖女人本身所具有的,也是隐藏在雕塑家内心深处的。正是

因为这种文化价值与意义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才能引起观众的精神同构,才会有同声相和。同时,许鸿飞的“肥女”系列作品找到了

人们的共通心理,那就是快乐与幽默。幽默的状态,使作品能够接地气并具有娱乐性,表达出对当代性的另一种认识。这也是他的作品

能够广受国内外人群欢迎的原因。原来人可以这么欢乐,这么自信。这种率真,源自东方文化中的诙谐、幽默,体现了对当下生活、

审美意趣的反思,给予受众一种愉悦的观感。因此,在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许鸿飞雕塑作品的展示和呈现,会衍生出不

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文化碰撞和当下思考。雕塑材料之多元探索。材质的特性是艺术作品之美的重要因素。许鸿飞作为一位雕塑家,对于材质

的敏感也引人关注。他重视对材料的选用,能够驾轻就熟地加工石头,将青铜、玻璃钢、木头交融于自己的艺术构思。因此,“肥女”系列

雕塑总是与特定的材质密不可分,这种题材与材质的契合带来不同角度对主题的开掘和拓展。“肥女”铜雕系列欢快、健硕、厚重而富有

力量感;瓷碟上所绘的“肥女”,灵动流畅而富于情态,凸显了肥女带有温度的身体质感。尤其是“翡女人”的翡翠雕刻系列,温润饱满,

别具风姿,以其质地的光泽展示出独特而全新的艺术风貌,且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可以说,许鸿飞作品“肥女”材质的多样性丰富了其

作品的审美内涵。在这里,包括材质在内的形式语言本身,释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艺术创作应有的品质。因为,作品题材

的独特性固然重要,但它并非是艺术的内核,艺术独特性的深刻内涵应该寄寓在作品的形式语言之中。这些不同材质的创作成果,见证了

许鸿飞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路程。许鸿飞尊重雕塑艺术的传统和成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孜孜以求地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技巧做当代表达,

使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出真实的思想感情,展示出艺术家个性的风采。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坚持空间块面造型的原则,深谙

当代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同时也清晰地通过作品体现出中国雕塑与西方艺术的不同特性,致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将她们融为一体。

(作者系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秘书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












今天是日常许鸿飞动态更新,也是“三八妇女节”。

在此借由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广州雕塑院许鸿飞院长创作的雕塑作品《女神》,祝全国广大妇女:“女神”节快乐。





更多许鸿飞两会媒体报道集锦,敬请继续关注石磨坊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