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一

一一

2019-05-17 16:29:23  来源:本站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各界人士就主旨演讲,结合自身实践经历,热烈交流学习心得与想法。

以下为原文,转自广州市政府网站。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中央党校教授刘悦斌、省委党校教授周峰热议文明交流互鉴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本报《学习笔记》专栏第一时间学讲话、谈体会、说落实、讲成效。为此,我们特邀中央党校

教授刘悦斌和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周峰两位专家,与干部群众共同学习重要讲话。

总书记

重要讲话摘录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

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

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关键词:文明 交流 互鉴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请进来走出去互学互鉴创新发展


许鸿飞
壮丽70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和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不仅是科技、经济,在文化艺术间的

来往也会越来越紧密。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文化艺术就唱了主角,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备受鼓舞。

这些年来,无论是国际、国家级的文化艺术盛会,还是本地的广东文化周、广州艺术文化周等交流互动,都证明

中国与世界的艺术交流形式愈加多样化,也更能将中国的艺术文化大力地推广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的艺术风采。

艺术需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请进来”“走出去”,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大家互学互鉴,

文化是可以相互交融的。这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通过艺术交流,我们让相互之间更亲近、更温暖,

以文化为基础增加接触的机会,将让世界变得好,这是我们大家都追求的目标。

随着中国艺术文化更多地“走出去”,我们文艺工作者在夯实文化自信的同时,要坚持学习国际优秀艺术精髓,内修发展,

从“走出去”逐步实现到“请出去”“走进去”,提高中国艺术文化的认知度,通过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让更多世界人民了解喜爱我们的艺术文化。暨南大学新闻中心新闻科科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苏运生:

在文明互鉴中肩负起教育的使命担当




苏运生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阐释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

的多元多赢的共存融通关系,为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教育要为文明交流互鉴储备人才。文明的交流互鉴归根到底要依靠不同国家的人民。暨南大学建校

以来已为世界17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2018年,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在暨南大学指出,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和整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本土文化知识、

文明理念对接国际,培养更多热爱中华文化、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教育要为文明交流互鉴涵养资源。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包括亚洲文明在内的世界各国文明的研究,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

发展的宏观视野,时刻关注文明发展的前沿问题,推动文明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不断加强对世界各国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研究,重点关注新的媒介生态下,文明互鉴交流

的价值逻辑与实践创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建设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

贡献一份教育工作者的微薄之力。

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通过文物展览加深文明对话交流互鉴




吴凌云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句话非常深刻,不同的

文明有不同的源头,形成了整个文明世界的丰富多彩。

此次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两件珍贵文物送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在“亚洲文明联展”上展出,分别是我国发现

最早的“舶来品”之一——蒜瓣纹银盒,这是一件古波斯帝国时期的银盒,被学术界广泛认为来自波斯,经海上丝绸之路

传至广州;以及刻有我国目前所见最早海船图案的船纹铜提筒,漂洋过海最重要的前提是海运工具和航海知识。提筒上

刻铸的船纹提供了一幅装备完整的海事图画,深刻反映了2000多年前中国就具有高超的造船航海技术。文物可以帮助

大众加深对历史对文明的认识,寻找未来的世界之路。通过这次展览,也能达到亚洲文明对话、交流、互鉴的目的。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近年广泛开展与亚洲各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即将举办的庞贝文明展,就是5年前曾经

将秦汉文明展送到意大利展出,此次把庞贝文明展请到广州来,回答“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通过对话、交流可以解决文明冲突,通过欣赏美学认知伟大的智慧,通过历史启发今天。

华南理工大学2018级法学院留学生谢丽:

希望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




谢丽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2018级法学院留学生谢丽(ASEL),来自吉尔吉斯斯坦。2017年9月我来到中国,

2018年10月加入华工的留学生志愿者小分队。

在中国有很多做志愿者的机会,每次做志愿活动,我都会十分高兴和满足。在华工,有很多机会可以表达

自己和帮助别人,在留学生志愿者小分队里,每次做志愿活动都能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想法,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我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习到很多经验。

来中国后,我的穿衣风格、说话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跟我妈妈打电话,我总是不自觉说出汉语的词汇;

以前我不能吃辣,现在也可以吃辣的东西了;我妈妈说现在我就像是一个中国人了。

我觉得外国留学生就像是一座桥梁,能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我学的是法律专业,以后我可以给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人

和在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解决法律问题,当然不仅仅是法律上的,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真正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

在一个国家生活过才会真正地了解这个国家,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希望可以向我们国家的人更好展示中国。

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辅导员”中央党校教授刘悦斌





“辅导员”   中央党校教授刘悦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是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重要文献。

近年西方有关“文明冲突论”的鼓噪声不绝如缕,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提出了文明对话,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与时俱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在地球村中,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员,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这源于在一些西方人眼里,文明就是有优劣高低之分的,只有自己的文明才是高等文明,

并要在全世界推广他们的文明,其他都是要被淘汰的。事实上,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总书记关于文明多样性的观点

必然得到全世界各国不同文明人们的高度认可。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由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创造而来。同时,文明

又是开放、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学互鉴,总书记的这个论断非常符合历史实际。从历史来看,我们中华文明走

过了5000年历史,中华文明本身就体现了总书记所言,是开放包容的一个典范。比如,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例证就是,汉代

时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逐步中国化,与中国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直到近代,我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学说,都源于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在世界各大文明当中,中华文明可谓是最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

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文明对话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这是

非常重要的论断,从中华文明放眼看全世界、全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没有

其他更好的路可走。因为通过这条路,最后可以达到人类之间的和解,大家和平相处,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体现的是中国人

的智慧,也是中国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一个方案,当然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创造过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古代世界对人类作出了大贡献,盛唐时期不仅综合国力强,特别是文化影响力

非常之大,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

到20世纪初,很多人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在于文化上不如西方,因而产生文化自卑的心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

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我们又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树立文化自信

不是要文化自负,学习外来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

应该增加文明自信。总书记在原来的三个 自信基础上加上了文化自信,并且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根本的自信。

的确,中国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文化自信,谈何民族复兴?我们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

让文明对话超越文明冲突

“辅导员”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周峰



“辅导员”   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周峰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昨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

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无疑

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启示。

人类文明在今天的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挑战,人类需要加强文明交流,共商合作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

地缘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宗教冲突、全球治理秩序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此起彼伏,既破坏了独立的民族国家发展,

也造成了世界性的整体危机,极大地改变了全球化的共同理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问题及其带来的危机,

既有各自文明体内部的基因所致,更多的却是“文明冲突论”被不断夸大的结果。肇始于西方世界的文明冲突论,往往强

调自身文明的优先性,而排斥了多样性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可能,在现实上就直接遏制了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方式

和方向。总书记的主旨演讲,以亚洲文明共同体的打造为方向,从文明平等的历史视野出发,建构起交流对话的平台和机制,

显然就是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超越,提供了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新方向。

人类文明需要打破自我的封闭,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彼此互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

演讲时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

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和传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我们就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只有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能进一步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

自尊、自信、自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这才是引领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方向。

人类文明要在互鉴中共谋发展,打造人类文明共同体。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对其他文明和

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进入21世纪新时代,中华文明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

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发展,共同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共同体。人类文明需要在新时代重大问题的回应中,走出迷雾,拂去障碍,建设一个更加干净、美丽、和平的新世界。

面向新时代,那种陈旧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正在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

人类文明在多样性中汇聚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各种姹紫嫣红、各放异彩才是常态。让我们以亚洲文明对话为世界

文明对话的开始,不仅使中国成为亚洲的中国,更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

转载链接
http://www.gz.gov.cn/gzgov/s5512/201905/d9a762e25d494e46943e28f617136d8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