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康辉走近许鸿飞的“盛世欢歌”,探寻“胖太阳”的创作之路 一

一一

2019-06-04 17:20:43  来源:本站


近日,“盛世欢歌”许鸿飞雕塑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主持人康辉跟随节目组一道,

从北京到广州,走进"盛世欢歌"雕塑展,近观"胖太阳";又踏上孕育许鸿飞雕塑作品创作的土壤。


01

康辉和“肥女”有个约会

现任广州雕塑院院长的许鸿飞,以极具代表性的“肥女”系列雕塑,用充满欢乐、幽默诙谐的雕塑语言,

塑造出妙趣横生而又鲜活的当下中国生活景象。

画家黄永玉曾对许鸿飞说:女人是男人心中的太阳,你的雕塑就是你的胖太阳。




康辉和摄制组打卡的第一站便是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欢歌”雕塑展,

“胖太阳”雕塑放置于室内外展示区域,许鸿飞与主持人康辉边走边聊,畅谈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构想。

国家博物馆的王春法馆长在给“盛世欢歌”雕塑展作的前言当中对许鸿飞的艺术有过这样的评价:

最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所赋予作品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富有人性的真实感情,让人们在艺术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和其他的展览不同,前来参观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的观众,脸上大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着雕塑的造型模仿各种姿势拍照。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每一天都行色匆匆,快节奏的工作之外,人们更希望找寻轻松愉悦的感受。

康辉说,和“肥女”的约会,让他惊喜地邂逅了久违的快乐。




康辉:她们体态丰腴,却轻盈灵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烈的快乐。仿佛在说,

生活多美好啊,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

艺术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是有距离感的阳春白雪,但是这些雕塑作品会告诉你,艺术就是

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就是生活当中的人,让人产生一种亲近感。

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女性“以瘦为美”,但许鸿飞却反其道而行之,

用一种很丰满的体态作为女性雕塑形象的视觉符号。




许鸿飞认为,美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女性在看完他的雕塑之后变得更加

自信了:“‘肥女’这样的体态,都能有这样自信而奔放的状态,自己的身材可比‘肥女’好多了,还减什么肥,这样挺好的。”

许鸿飞:

我做的雕塑“肥女”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所以其实她的灵魂是积极向上的。

2009年,许鸿飞第一次带着“肥女”雕塑走出艺术馆,到连南瑶寨的古寨和梯田展出,当

“肥女”雕塑与当地纯朴、原始的景观相结合,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次展览的成功,

让许鸿飞萌生出将雕塑与公共空间结合展示的念头。




自2013年起,许鸿飞发起个人雕塑世界巡展,将极具个人色彩的“肥女”雕塑推向全世界。

六年的时间里,他相继走过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英国、希腊、西班牙等国家,共举办了31站展览。




带着“胖太阳”环游世界的许鸿飞发现,“幽默”和“快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

展览所到之处,各国的参观者,即使语言不通,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许鸿飞:

这些女性的形象是中国的,这种快乐和情感也是中国的。但是她又是世界的,表现了世界和

人类共通的爱,包括她散发出的这种喜悦、阳光的幸福感。

作为中国艺术家,把中国人生活的情感融入作品,在国外的美术馆、

广场上展出的时候,也感染了国外的观众。其实这就是中国人新时代的生活状态。

康辉发现许鸿飞的雕塑和其他雕塑展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它

完全不设置围栏和玻璃罩,让参观者可以随意触摸和接近。




许鸿飞说:“雕塑作品应该都是这样,庙堂以外的作品,应该走出空间的限制。

人家喜欢才去摸,不喜欢,他看都不看。所以触摸雕塑会让人有种亲近感。我的作品本身

很生活化,有生活趣味,观众一般都比较喜欢亲近。”




“胖太阳”们以自信的姿态展示出新时代女性之美,传递出豁达欢乐的情绪,向世界

人们生动地映照出中国百姓的生活面貌,以一种轻松、诙谐的世界通用语言,

让亲民和娱乐性并存;同时,也带给公共场域一种别样的东方风情。

02

大隐隐于市

康辉和摄制组的第二站,是跟随许鸿飞南下广州,因为这里是孕育许鸿飞雕塑作品最初的土壤。

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路,许鸿飞带着康辉和央视《文化十分》栏目的记者从广式早茶开始,

遍访大街小巷,体味市井人情,在寻常的烟火气中探寻"胖太阳"身上特有的生活气息。




许鸿飞的雕塑作品,在擅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传达艺术情绪之外,也以平民视角

重现大众日常生活情景,极具人情味。这与许鸿飞始终深入体验生活,贴近大众,展现作品细节的创作理念息息相关。




作为城市公共景观,许鸿飞的雕塑作品被放置在广州市内多个标志性角落。当他们走进市民公园,

许鸿飞标志性的胡子,发型与烟斗让市民很快就认出他来——用"肥女"雕塑带给大众欢乐的许鸿飞。




画家黄永玉曾用“一须顶嘴,两手和泥”来形容许鸿飞这位广州本土雕塑家。“石磨坊”是

许鸿飞的工作室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本人亲自制作的一座旧石磨,它被放置在工作室中当茶几,客人来访时常围着它品茶、聊天。

石磨坊工作室虽处闹市,但它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却让其带着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气质。许鸿飞与

康辉在石磨前品一盏清茶,聊起了他的艺术创作历程。




20年前,许鸿飞初识黄永玉,时年75岁的黄永玉和36岁的许鸿飞一见如故。

黄永玉第一次到许鸿飞的工作室就喜欢上了他的一件雕塑作品,是许鸿飞无意中做的一个“肥女”。

许鸿飞:

他说要买下来,但当时我还没卖过这种东西,没同意。第二年,他又来了,

还记着那个,又提出要买。我说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了。

黄永玉说这么贵重的东西,送我不好。这样吧,我给你画一幅画,名字

也想好了,叫做《风》。他画的是一幅荷花,我就收起来了。这样,我们就熟了。

后来他让我上北京,我又送了一件作品给他,还是那样胖的。他跟我说,你以后就做这个。

我有信心了,就不停地做这个,黄永玉每次来,我都给他看。

就这样,这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黄永玉与许鸿飞的师友之情,在机缘、品位

与个性的相知、相惜之中,开启了一段令人传颂的佳话。




许鸿飞工作室中的“石磨坊”三字,就出自黄永玉之手。许鸿飞也多次坦言,

“肥女”系列雕塑能够一路做下来,与黄老的认可与启发难以分开。




黄永玉曾语重心长地对许鸿飞说,一个艺术家要成功,需要基本功、人缘与运气这

三方面的完美结合,这样的告诫既是出于长辈的经验之谈,又显现了亦师亦友般的

爱护与提携,这也成为许鸿飞十几年来面对艺术创作的座右铭。




在石磨坊地下室,许鸿飞又与康辉谈起一件雕塑从创作到打磨,细琢成型的过程。

每件雕塑作品的诞生都需历经泥稿、玻璃钢、喷漆表面处理等阶段。起初,它们只是

许鸿飞脑海中的抽象构思,经手绘变成纸上的草图呈现。从不起眼的赤红泥,经妙手捏型,

刻刀雕塑成泥稿,从小型的泥稿小样再进入放大泥稿的创作。




在树脂稿(玻璃钢稿)铸铜阶段,根据材质,许鸿飞需要对作品一分一寸细细打磨,呈现出雕塑作品最佳的圆润光滑度。




兴之所至,康辉也在许鸿飞的鼓励下,尝试捏作“胖太阳”。康辉开玩笑说:“没想到即将

送去展览的作品,上面留下了我的指纹,署名的时候可以写个助手康辉。”




最后,许鸿飞还即兴为康辉创作了一幅速写肖像画。

康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位观众对雕塑都有自己的解读。

他的雕塑作品没有曲高和寡,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人最接

地气的生活,并传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快乐、祥和、幸福,这既是当代中国人

对幸福观的理解,也是世界各国的人们对幸福的共鸣。

许鸿飞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作为艺术家,应该有好的作品能唱响这个时代。”

他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具象又戏剧化的形态呈现出女性的柔情、母性和自信,消解了

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将其推向了幽默,也因此迅速让外国观众找到了共鸣。在这种诙谐

的气氛中,让中西方的文明对话,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他倾注在雕塑中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