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转载:刺激!肥女人闯入皇宫!许鸿飞携50余件新作太庙办展 一

一一

2015-01-11 10:45:55  来源:《新快报》

原文刊登于2015年1月11日《新快报》,作者:韩帮文



许鸿飞《三个女人》


许鸿飞《当时明月》


许鸿飞《带我飞》


许鸿飞《突围I》


通过本刊回应外界“土豪说”


在世界巡展延续12站之后,广州雕塑家许鸿飞又回到了巡展的起点——北京,展览的地点由中国美术馆挪到了太庙。1月5日,“环肥的谐趣——许鸿飞雕塑展”如期拉开帷幕,古老与现代、皇家气派与平民精神、庄重与诙谐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反差与张力,紧紧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许鸿飞为何要马不停蹄办巡展?办展过程中有何得与失?接下来要往哪里去?围绕上述问题,他接受了收藏周刊记者的专访。


办展要对僵化与雷同保持警醒


收藏周刊:在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连续举办12场世界巡展之后,您为何又想到再回到北京,在太庙办这个展览?


许鸿飞:北京是我这波世界巡展的启动。两年前,我在中国美术馆办展,主要展出翡翠材质的作品。而这次再到北京办展,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以全新的思维来呈现我的艺术。艺术创作要对僵化与雷同保持警醒,其实,举办一场展览也是如此。如果每场展览都是一种模式,了无新意,那就实在没有将作品展出的必要了。北京太庙是皇家重要活动场所,如果在这样一个庄重气派的皇家宫殿展出“肥女人”雕塑,一定是一件充满视觉刺激的事情。而事实上,展览也的确生成了更多意味。


收藏周刊:但太庙与“肥女人”在视觉上存在太大的反差。


许鸿飞:不可否认,两者的确有强烈的视觉反差,一个是古典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庄重一个是诙谐,听起来就感觉很不和谐。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彩的艺术都是充满张力的,上乘的文化也是张力十足。最大化地呈现张力,又最大化地消弭张力,才最能考验艺术家与策展人。就这场展览而言,一个个的“肥女人”闯入皇家宫殿,文化上的张力淋漓尽现,但又不得不清晰地感觉到,两者最终在视觉呈现上又特别的和谐,至少你最终并不觉得突兀,显得非常自然。而对我自己而言,北京太庙是我展出新作品最多的一个站。


从没想过要靠展览获取多大名利


收藏周刊:共有多少件新作品?


许鸿飞:共展出57件作品,新作品达54件。其实,现在办展已经成为“逼迫”我创作的很大动力。我始终不愿重复展出旧作品,但那么多密集的展览,不得不让自己加紧创作出更多新作品。如果非要说世界巡展最大收获的话,无疑是不断地推出新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与精力,持续创作精品力作,才是最关键的,其他都微不足道。


收藏周刊:您马不停蹄地举办世界巡展,有人说是一种“土豪思维”,即不断地大手笔投入,进而在更广层面产生传播反响。对此,您如何回应?


许鸿飞:我从来不理外界的议论,更没有想着去回应什么。自己有那么多作品与展览要去做,哪有时间去理会别人的臆测与议论呢?既然外界有这样那样的声音,我不妨一并回应。首先,我从来没有想过靠展览要获取多大的名与利,只是把它当做推动艺术创作与文化交流的方式。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推动创作的方式,我们不能抑此扬彼,或者厚此薄彼。不停地做世界巡展是我的方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人,而其他人的方式也未必适合我。不可否认,有些展览是我主动申请的,但也有不少展览是别人邀请我去做的。别人注意到你了,邀请你去展览,你何乐而不为呢?


收藏周刊:而事实上,节奏紧密的世界巡展推高了您的作品价格。


许鸿飞:这只能算藏家与市场对我的认可了,不是我强硬拉他们去买我的作品的。而即使市场反馈很不理想,甚至卖不了一件作品,我照样进行世界巡展。这是我的理想,我不会停止的。如果总是在空洞地想来想去,总是犹豫来犹豫去,或者总是抱着一颗要出名的心,总是计算着投入与产出,我的世界巡展也就根本办不下去。在投入方面,我的确没有向政府争取过资金上的支持。很多艺术家渴盼政府的支持,没有支持就不去做事情。但我想,一个艺术家连经济都不独立,何来精神与人格的独立?所以,我从不坐等支持,有什么好的想法,先尽力去做。


很多人热衷于城市雕塑而才情淹没


收藏周刊:假如让您谈一谈自己创作上不足或尚待提高的方面,您会怎么说?


许鸿飞:几乎每次展览,我都会淘汰一些我尚不满意的作品。而如果说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只能是“下一件”。此前,我的作品是圆润的风格,而现在近乎粗犷,人物的动作与体型越来越夸张,线条与块面的处理也越来越放纵。但是,要真正完全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又岂是一天两天所能做到的?


收藏周刊:前几年您创作了《大禹治水》、《九天九夜》等大型主题性创作或城市雕塑,而这两年鲜见您推出这样的作品了。这出于怎样的考虑?


许鸿飞:现在做得的确很少了。我始终认为,城市雕塑是工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而很多人仍是一窝蜂地去抢政府的工程,这很可笑。很多人都热衷于城市雕塑,一味去做“希望”、“发展”、“未来”之类的主题,宁愿把才情淹没其中,如果我也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许鸿飞了。


收藏周刊:您对广州的城市雕塑满意吗?


许鸿飞:我不满意目前广州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要展示这座城市的风尚与精神,要有真正世界级的作品,而现在,广州没有。有些领导动不动就说要设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但什么是标志性呢?标志性是需要时间与历史来验证的,是有故事与人格在里面的,不是哪个人说了算。有个城市曾让我给它做18件城市雕塑,这太荒唐了。我就给领导说,做城市雕塑不是做路碑,可以大批量地制作。于是,我拒绝了这个邀请。


收藏周刊:您下一站要去哪里呢?


许鸿飞:我做事从来没有计划与目的,不会预设一个僵硬的目标把自己死死圈住。今年,总的方向是,我会从欧洲转到美洲举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