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转载:胸有格局立天地 多元发展谱新篇——记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一

一一

2016-03-12 14:47:35  来源:本站

原文刊登于2016年3月11日《中国改革报》,作者:宫春丽

经典雕塑——许鸿飞艺术成就系列报道 

许鸿飞 1963年生于广东阳江市,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之建筑环境和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雕塑艺术创作二十多年,创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胖雕塑”系列作品,动静结合,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雕刻一个个人们喜闻乐见、趣妙横生的生活情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各类报纸、杂志刊载了大量作品和评论,国内外数家电视台和各种报纸、杂志等媒体作了众多采访报道。

作品数次入选国家级和广东省美术展览,在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和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个人雕塑展览,雕塑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奥林匹克艺术中心、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东莞岭南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意大利扎菲让纳特纳市政府、意大利蒙特普赤阿诺市政府、法国莫雷市政府、英国伦敦特伦特公园马术中心、意大利都灵市政府等机构收藏。

创造,是艺术界恒久讨论的一个话题。杜夫海纳在《当代艺术科学主潮》中,这样描述道:“今天谁也说不清什么是创造,什么不是创造了。创造这个概念在今天受到了种种贬抑。”按照传统的艺术观念,创造就是让艺术成为关于事物的共同本质的准知识。这种观念暗含着这么一个观点,即艺术存在着某种统一性,创造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然而,恰如杜夫海纳所描述的一样,20世纪以来,这种统一性似乎连同创造本身都受到了质疑。事实上,这种质疑根源于多元化、非中心化的思潮。它并非是否定创造,而是提倡多元化。 

作为一名享有国际声誉、以“肥女人”系列雕塑蜚声海内外的雕塑大家,许鸿飞对瓷碟画的探索可能会令人感到疑惑甚至不解。按照大家的传统思维,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雕塑家,仅凭雕塑就足以维持自己的艺术地位,又何必去探索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大众的质疑,恰恰反映了不少中国艺术家固步自封的特点——稍有成就便不思进取,以为“天下莫我若者”。但许鸿飞对艺术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他追求的是多元化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原地踏步式的自我满足。 


事实上,这不是许鸿飞第一次进行多元化艺术创造的探索。早在2012年,他就大胆地将翡翠运用于雕塑创作。此后,他又尝试了和田青玉等材料,使得原先单调的雕塑材料变得多元化。如果说之前的探索还停留在雕塑内,只是对材料进行突破和多元化尝试;那么这次对瓷碟画的探索,就是开辟了全新的一个领域。许鸿飞的瓷碟画,延续了他在雕塑领域的风格,仍然以“肥女”作为题材。虽然题材与内涵一样,但瓷碟画与雕塑呈现出来的是绝对不同的美学体验。肥女雕塑欢快而富有厚重感,而肥女瓷碟画灵动流畅、形神兼备。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瓷碟画与雕塑也大有不同,实际掌握起来难度颇大——当然,对艺术功底深厚的许鸿飞来说,肯定是不在话下。


鸿飞对多元化艺术创造的探索,打破了传统中国艺术家“不跨界”的条框束缚。他的瓷碟画,既受到了市场的热捧——2015崇正秋拍,肥女瓷碟画甫一亮相,便遭争抢;黄永玉先生的称赞也鼓励许鸿飞更加放开去画,突破束缚,探索多元化艺术创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多种角色,作为艺术家的许鸿飞,无疑是杰出而伟大的,他对艺术多元化创造的探索,为艺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除了艺术家这一身份外,许鸿飞还身兼数职: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雕塑院院长等。许鸿飞并非一个只谈艺术而与社会脱节的人。正如赫伯特·里德所说,“艺术决不能存在于真空,而是与整个社会生活分不开的。”艺术家当然也不能孤立于社会生活,尤其是杰出的艺术家。由此,许鸿飞正是因为是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艺术家,更能让他跳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狭隘思维,创作出贴近人民群众的“肥女”系列艺术品。同样,他的艺术家身份,也能让他以独特的视角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心怀责任,勇于担当。

权利与义务是一体的,作为省政协委员的许鸿飞,严格履行自己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许鸿飞在2015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支持和扶持。许鸿飞以自己为例叙述:“我在伦敦办展时,伦敦市的文化部长曾对我直言,其本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并不了解,以往中国能进入其文化主流视野中的艺术交流活动十分稀少。”这直接导致了两地文化隔阂始终无法打破的局面。因此许鸿飞建议,在政府拨款的对外交流活动中,应尽量简化审批环节,制定更为宽松的审核政策,但在交流活动的选择上要有所侧重。那些走过场的活动应尽力摒弃,务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能达到交流目的和交流意义的活动中。此外,也要鼓励艺术家走市场自主发展道路,让艺术品与市场结合。这不仅能培养艺术家自力更生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潜能。

20162月刚刚闭幕的政协第十二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许鸿飞从雕塑家的身份出发,带来了一份建议“广州公共建筑加强对艺术品采购”的提案。正如同他所言“某五星级酒店装修投入好几个亿,这笔投入中却没有直接向艺术家采购艺术品的占比。”,地方政府对公共建筑中艺术品的采购确实不够重视。许鸿飞以国外城市作为对比,凸显了广州市在这方面的不足。他认为公共建筑采购艺术品,既是一种投资,又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比之前只是采购简单工艺品更加有利于广州市的长远发展。


2016猴年,黄永玉设计的猴票与许鸿飞的《猴顿苹果》几乎同时问世,二者相映成趣。对于艺术家而言,他创造艺术作品,事实上就承担了一种价值取向。正如同尼采所言:“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从这一点来看,虽然猴票与《猴顿苹果》的艺术载体大不相同,但其中蕴含的美学体验却是一致的——灵动活泼、富有哲学内涵和深邃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