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转发:“肥女”的上海之约 充盈灵动的生命 一

一一

2016-05-29 11:54: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文刊登于2016年5月29日《中国文化报》

黄永玉作许鸿飞像 速写

《突围Ⅰ》 玻璃钢

《水漾凝脂》 翡翠

开幕式现场众嘉宾合影

《惊起》 玻璃钢

5月19日,“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十九站·上海站”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再次起航,这着实让“肥粉”们再次兴奋起来。许鸿飞是个可以不断自我挖掘的艺术家,他始终保持着艺术解读与社会的对应。而每一次展览必定会有新作加入,这更是一种展览的延伸。

    早在几年前,许鸿飞就曾带“肥女”来过上海的时代广场,而展览当时,人们对“肥女”的热情和接受度也让艺术家意外和感动。艺术家对上海又添了些许特别的钟爱,上海的包容、上海的前沿、上海的灵动、上海的曼妙、上海的情怀、上海霓虹灯下淡淡的忧郁……都让艺术家对这个曾经驻足的都市意犹未尽,也埋下了此次“肥女”与上海再次对话的伏笔。

 □□李荣坤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策展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任学术主持,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担任艺术顾问。展览展出了10件大型户外作品,安放于刘海粟美术馆户外的绿地草坪,同时甄选出40件精品架上雕塑在展厅展出。其中《摩托车I》、《惊起》、《忘情》、《激情》、《朋友圈》等都是首次亮相于公众的新作。此次展览作品的材质也多样化,展览形式的丰富跳跃,如本次展览的主题一般充盈、灵动,富于生命力。

    可贵的自然生长

    上海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都市,它对文化艺术的包容性,让艺术家尤为难忘,在世界各地游走了3年的许鸿飞有了更深的感触:“一个城市或国家的同质化越严重,其在各方面的局限性就越大。如美国,它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发展快,对文化的包容性也大;包括去年‘肥女’巡展的土耳其,它处于亚洲和欧洲之间,在文化上做到了兼容并包,文化形态丰富多样,人的生活状态也很自然。”许鸿飞从城市谈到人,进而谈到作品,艺术家的视角和其艺术创作是相关联的,“肥女”反映出更多的包容和自然生长的状态。

    3年的世界巡展,既是文化交流和展览的呈现,也是艺术的再创作过程,许鸿飞凭着对生活的敏锐性,不断萌生新的艺术想法并付诸实践。他笑言,即便是隔一两个月没来的朋友也会跟不上“肥女”的节奏,因为他总有新作产生。

    当艺术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时,坚持很重要,由于各种原因中途调整的艺术家不在少数,而对艺术家来说总是处于重新开始的状态是危险的,它意味着之前的所有付出功亏一篑。“当时很多人跟我说,‘肥女’做了这么多,可以尝试其他的形式,而我有幸受到黄永玉的鼓励,他说只要有感觉就可以继续。”

    许鸿飞直言,这样的坚持肯定也存在风险,可能一直做下去还是没有成绩。但他管不了那么多,“我要跟着直觉用心体悟自己的艺术形式,假如我当时没坚持下来,去做了其他的雕塑形式,那我近年来的这些精彩作品就无从谈起。因此,我是幸运的,而且这些年的坚持也给了我很多意外收获和惊喜。”许鸿飞在感恩中继续成长。

    艺术创作犹如打井,位置找准了,虽然看起来是重复的工作,但是打得越深,越接近艺术的本源。而许鸿飞最近的作品跟两年前和5年前都不一样,其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肥女”形象更加鲜活。

    聊聊艺术家这个人

    作品看得不少,我们来聊聊许鸿飞这个人。

    许鸿飞生长在岭南,有开放的思想、自信的性格和敢闯的劲头。初见艺术家和其作品,很多人无法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一个是看起来严谨、瘦弱的艺术家,一个是开心、肥硕的“肥女”形象,视觉上形成了巨大反差。在“肥女”身上我们能看到一股呼之欲出的生命力量,肥胖但灵动的身躯、潇洒自信的眼神……当你了解艺术家后,就会发现其实“肥女”身上的这些特质是艺术家赋予的,同时也是艺术家所拥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艺如其人”。

    了解许鸿飞的朋友都说他平时言语不多,但非常热情,他对人对事都很包容,朋友众多,也愿意和不同的人交流。作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这一点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其作品和他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他对人们普遍认同的发生在女性身上、大都难以正视的“肥胖”的包容,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肥女”;从另一层面而言,艺术家又是先锋的领导者、叛逆的代言人,他们往往违背人类所奉行的常理,不断挑战人类的思维惯性。许鸿飞的“肥女”,也代表着这样一种关键的艺术属性。

    许鸿飞的雕塑有强大的气场和视觉冲击力,这不只来自于“肥女”表面的体量感和厚重感,还因为艺术家巧妙地将肥与美结合后幻化而出的特定造型:她们圆润、结实、轻盈、灵动。而这种强大力量的本源最终还是来自许鸿飞的内心。他的才情、他的坚持不懈、他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他对人性的敏感捕捉,才是最终成就“肥女”的根本原因。

    雅俗共赏的“肥女”

    许鸿飞的雕塑选取了肥美的形象,自然就带有了幽默感和诙谐感。如果用传统雕塑那种“正人君子”的形象,就难以将生活中欢乐、幽默的情绪表现出来。而让肥胖的造型变得灵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艺术家用其超乎男性的审美标准,在女人的肥与美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文化艺术具有创造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肥女”通过一己之力闯荡海内外的艺术殿堂并受到欢迎,充分说明了她不只是俗或雅,她是大俗中的大雅,又是大雅中的大俗。许鸿飞从独特的审美视觉出发,从超脱常人的心境出发,展现外在的厚重和内在的祥和。在现代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有“肥女”这样的心态来调解情绪,释放压力。也许这也是“肥女”瞬间就能在雅俗共赏中抓住人心的原因。

    许鸿飞选取的题材大都轻松化、日常化,贴近生活,他善于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以本次展览的新作《惊起》为例,这是在欧美各大城市经常看到的一幕:广场上有很多鸽子,它们习惯了人们给它喂食,毫不惧怕。喂食者中不乏年轻时尚的女性,当鸽子飞起时,她们也突然受惊,连同自己的头发、裙子都被惊起,许鸿飞抓住人物瞬间的表情,把那种惊叹、意外、欢喜,还有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也是艺术家为上海的展览精心挑选而放大的一件作品。许鸿飞说:“这样的场景在上海应该也很常见,那必定会和观者产生互动和共鸣,事实也证明如此,被作品吸引的人很多。”

    据了解,刘海粟美术馆将许鸿飞的《夏日》和《飞琴》两件作品作为永久性馆藏品收藏。由于人们对展览的反映良好,刘海粟美术馆与许鸿飞协商后临时决定将展览从原定的5月29日延期到6月11日。

    上海的展览还没有落幕,许鸿飞已经回到工作室开始了他艺术创作的新历程。7月,“肥女”要前往维也纳,去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谱写中国故事里的“欢乐颂”。


听观众讲“肥女”的故事


《带我飞》 玻璃钢

《吻》 玻璃钢

《贝茜》 玻璃钢

展览当日,几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女孩儿对“肥女”兴趣十足,她们驻足在每件雕塑前细细观看“肥女”的神情动态,模仿着它们的表情和动作,揣摩“肥女”的故事,与其拍照。

    她们表示每一件作品都很独特、新颖,其中一个女孩儿说:“我特别喜欢两个人在一起奔跑的作品《带我飞》,可以看出两个人不是因为颜值相爱,而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很重要,看上去也很浪漫。在我看来,‘肥女’是有勇气、有信心,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体态自卑,反而表现出了满满的自信。”

    对于“肥”,另一个女孩儿给出了自己的诠释:“那只是一种外在的形态,都说胖人的亲和力会更好,尤其是现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肥总是被歧视,带有一种悲剧色彩。但我们不能用世俗中的偏见来贬低她们,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空间,相信健康的美更重要。”

    观看展览时,她们越来越放松,有个女孩儿表示:“我最喜欢《吻》这件作品,一个健美清瘦帅气的男孩居然托起了那个‘肥女’,他们在高调宣布着自己的爱情。作品一改男生喜欢苗条漂亮的女生形象,我想不是所谓的‘白富美’,而是这个肥女孩儿某些内在的特质吸引了那个男生。这个作品告诉我们,‘胖子’也有春天,也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有点像我自己的写照。”

    走到《三个女人》前时,她们兴高采烈,“这件作品就像我们现在的状态一样,朋友们在一起结伴而行看展览,彼此分享着动人的故事,拍照留念很开心。”她们的欢乐和“肥女”的欢乐交织在一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肥女”与观众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仿佛老朋友一样亲切、友善、温暖……艺术家虽然以“肥”的形式将其呈现,但传达给观者的却是美好的愿景,留下了对美好生活的鼓舞和追求,同时,“肥女”也使人性的光辉再次升华放大。

    住在附近的一位大爷听说美术馆要展出一批新的雕塑作品,就特地带着小孙女来看。提及肥与美的问题时,他说:“美之于爱心更重要,肥是无所谓的。”他还感叹道,中国的一些公共场合如美术馆、公园、广场等空间,不一定都要摆放西洋作品,这样的作品就很好。带给我们快乐,形成了很好的文化情绪和氛围。

    可见,观众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肥女”,无论它们到哪里,都给当地的人们带去别样的惊喜和快乐,这也是人性追求中最基本和朴素的情感。“肥”是许鸿飞所运用的一个艺术载体,这种特点是更适合表达他想法的一种手段,这个载体也更能凸显这个时代里中国人的平民性和欢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