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 鸿 | 飞 | 的 | 艺 | 术 | 世 | 界

一 广东重量级雕塑叩响上海之门 “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一

一一

2016-06-01 19:13:39  来源:《广东美术报》

文刊登于2016年5月25日《广东美术报》


“这才是真正的女人,你看她们多欢乐!”刘海粟美术馆前一位老大爷领着小孙女,望着一群“空降”海粟绿地的大吨位胖女雕塑不停发出赞叹声!热情的老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就住在这里,听说这里来了很多雕塑,我特意带孙女过来看看”。

5月17日,胖女雕塑刚一落地,海粟绿地就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大批观众争相在海粟绿地与这群重量级的广东来客亲密互动,一派欢呼雀跃。“许鸿飞的雕塑作品来到刘海粟美术馆,不仅是户外大雕塑令美术馆外的海粟绿地变得生动有趣,展厅内的40来件小雕塑让整个展馆内立马丰富了起来。这些富有生活化、亲近群众,尽管胖却充满灵动的雕塑为上海市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展览还未开幕,已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面对海粟绿地上的热闹和欢乐,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激动地说。


19日下午,“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天华、广州市委宣传部艺术处处长谢海涛、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雕塑》杂志主编宋伟光,以及郦国义、邱瑞敏、吴慧明、谢春彦、舒士俊、朱国荣、郑辛遥、潘耀昌、黄阿忠、徐明松等多地文艺界人士共同出席了开幕典礼。本次展览延续了许鸿飞一贯的展览风格:10件大型雕塑+40件精品架上雕塑,于外绿地和内展厅结合展出。其中《摩托车I》、《惊起》、《忘情》、《激情》、《朋友圈》等都是首次亮相于公众的最新力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40件精品架上雕塑在材质上极尽多样化,包括翡翠、和田青玉、汉白玉、不锈钢、铸铜以及小叶紫檀等不同材质同时向公众展出,如此全面的材质雕塑集体呈现是近年来许鸿飞最全规模的展览,由此,亦可见许鸿飞对本次上海展的重视。

至去年年底,许鸿飞的雕塑世界巡展已走过18站,本次上海站的展览,是其雕塑世界巡展的第19站。对许鸿飞的胖女雕塑,一些上海市民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上海武康路上的武康庭内,就率先收藏了许鸿飞的一座胖女人雕塑——《迎风》。这尊骑着自行车迎风前行的胖女雕塑,一度成为该地的文艺坐标,吸引众多观众和游客前来观赏。早早与上海结下渊源的许鸿飞,毫不掩饰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并对这次展览充满期待,他说“上海是一座时尚、艺术气质息浓郁的城市,而同时它也保留着独特的地域人文气息。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和接地气,恰恰与我的游走于海外巡展的“肥女”有着相同的特质。”许鸿飞说,“此次来沪,除了展览,也旨在观摩。”

本次展览取名“充盈灵动的生命”,这是对许鸿飞雕塑的生动概括。他的胖女雕塑尽管体积庞大,却十分灵动;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胖女雕塑发掘并表现出了生活中丰富多姿的情趣,让雕塑焕发出新生的光彩。海粟绿地上许鸿飞的新作《惊起》,生动还原了广场上人与白鸽嬉戏的瞬间,误入白鸽群中的胖女,惊扰白鸽四处飞起,惊飞的白鸽同时也令胖女惊惶失色。展厅内的《朋友圈》也是他的最新力作。光是看题目,马上引得众人的共鸣,大家手机上朋友圈里成百上千的朋友,能聚在一起咬咬耳朵说说悄悄话的知己有几人?这一群群的胖女人雕塑,活脱脱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大世界!看到如此情趣十足的胖女人雕塑,上海雕塑界的前辈纷纷对许鸿飞的雕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海城雕艺委会原主任、雕塑家章永浩表示,“建国60年以来雕塑在艺术处理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讲究艺术的趣味,艺术创作最感动人的主要还在于他的情趣。许鸿飞先生的雕塑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不错。这次他的雕塑在上海展出,给了上海雕塑家一个启示,如何充分发掘雕塑表现情趣以及艺术多样性的表达”。

一直以来,许鸿飞的雕塑被评论家誉为“具有生长性”的艺术创作,是一位不停发现自我的艺术家。至今19站巡展每站皆有奇思妙想的新作面世。当中自然有艺术家个人的灵性所在,然而许鸿飞以行走中吸取灵感的创作惯性也是推动他巡展不断衍生出生命力的源泉。用许鸿飞自己的话概括:“一直带着我的“肥女”周游列国,旨在将中国的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国际了解、欣赏当代的中国故事和艺术精神,同时也是我对外国文化观摩和吸收的契机,以此丰富我的雕塑创作。”

据悉,本次展览是刘海粟美术馆新馆迎来的第一个雕塑展览,展览时间原定从5月19日至29日,应

刘海粟美术馆的强烈要求,展览延展至6月12日。



肥女雕塑艺术引领新的文化潮流


19日下午三点,“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学术研讨会在刘海粟美术馆会议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主持,来自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四地的文艺界代表包括(排名按发言先后顺序)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上海城雕艺委会原主任、雕塑家章永浩;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郦国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雕院原院长邱瑞敏;美术评论家谢春彦;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美术批评家毛建波;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舒士俊;《新民晚报》资深记者、美术评论家林明杰;《雕塑》杂志主编宋伟光;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郑伟宏;上海大学美院美术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胡建君;上海油雕院研究室主任江梅;上海油雕院雕塑艺术社主任韩子健;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黄阿忠;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家潘耀昌;原上海美协副主席、美术评论家朱国荣;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雕院原院长邱瑞敏等18位嘉宾和雕塑家许鸿飞共同参加。以下是研讨会与会嘉宾的发言节选:


“胖女人雕塑助长上海女性幸福指数飙升”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朱刚

这是我们新馆开馆的第一个雕塑展,感谢许院长带来了这么好的展览。前几天胖女人雕塑“空降”我们海粟绿地,观众和这些雕塑十分亲近,一时间我们馆里特别热闹,观众特别开心。前段时间上海有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女性幸福指数是87.5%,许院长的作品到了上海后,上海女性和这些雕塑合个影,我想幸福指数可以上升到100%。


许鸿飞院长的雕塑给了上海雕塑家启示

——上海城雕艺委会原主任、雕塑家 章永浩

建国60年以来,我们的雕塑在艺术处理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讲究艺术的趣味,艺术创作最感动人的主要还在于他的情趣。许鸿飞院长的雕塑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不错。这次他的雕塑在上海展出,给了上海雕塑家一个启示,如何充分发掘雕塑表现情趣以及艺术多样性的表达。


天天看这些肥女,就像看愉快的肥老婆一样,每天带来好心情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 郦国义

今天来的都是美术界的大佬,我作为观众谈谈许院长的雕塑。我觉得许院长的雕塑和莫言的《丰乳肥臀》形成一种反差。莫言的小说充满悲情,语言显得没有欢乐。我不喜欢莫言的文字,但是我很喜欢许院长的雕塑。天天看这些肥女,就像看愉快的肥老婆一样,每天带来好心情。


好客、开放、朋友圈相当大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绍强

我是老许的朋友,很多媒体在采访时都喜欢问为什么他的雕塑可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我觉得雕塑作品成功的背后,首先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老许的性格特别好客,朋友圈非常大,在石磨坊进进出出有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他包容社会不同背景的人群;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做世界巡展,从政府、学界、民众,不同界别对他都表示认可,这里可以看到他的开放精神。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情趣打动人、用肥美挑战世人的审美标准,他用善良、幽默和快乐换取对美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他在女人的肥胖里找到了一种安详

——美术评论家 谢春彦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喜欢苗条的、瘦的女人,我不喜欢胖的女人;但是今天看了许鸿飞先生的展览,基本改变了我的偏好。莫言有一本小说叫《丰乳肥臀》,我并不喜欢这本小说,因为我觉得比较轻浮。但是我很喜欢许鸿飞先生对胖女性的刻画。有一句连小孩子都说利索的话——“雕塑是凝固的音乐”。真正要把肥胖灵动起来很难,但是我觉得许先生以他超越男性的审美标准,在女人的肥胖里找到了一种安详,找到了一种 男人“把玩女人之癖”的尖锐问题,这个转换是很不容易的。


回到百年雕塑史,许老师的作品,有他的个案价值在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美术批评家 毛建波

近百年来中国的雕塑史,绝大多数与重大历史题材连在一起,无论从雕塑的材质、昂贵的造价等等,我们看到的雕塑几乎都是与社会革命等重要命题连在一起。与此同时,我们百年雕塑的发展,几乎就是西方雕塑进入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的雕塑都是沿袭着西方雕塑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写实雕塑。而许老师的雕塑,他完全打破了我所提到的这种百年来雕塑的状态。“谐趣”本是中国人就有的一种品味和趣味,许老师的肥美雕塑的形象,自带一种幽默感和诙谐感,他的雕塑脱离了生活的苦难而表现了积极向上、充满乐趣的人生态度。我们回到百年雕塑史,许老师的作品,有他的个案价值在。


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艺术家,个子很小,但是能量巨大。

——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 舒士俊

许院长的雕塑,首先在于他挖掘了人性情景的趣味。他和我聊天,说在国外展览看到三个女人并排着在大街上亲密前行,就生发了他创作《三个女人》的灵感。这就是它对人性情景的捕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寻常的美,并进行艺术再创作。此外,他的雕塑有自带的气场,这种气场不光来自体量,还在于肥美的圆乎乎的体型特征聚集的丘壑之气。丘就是凸出来的,壑就是凹下去的,其雕塑肥美特定的凹凸理念,他绞尽脑汁去研究凹凸在雕塑姿态与组合中的运用,恰巧反映出肥美雕塑独有的气韵。



许老师的胖女人雕塑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三个做胖女人艺术家之一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美术评论家 林明杰

许院长的作品,让我有一些联想,比如弗洛伊德的油画。人类共有一股逆反的劲,艺术家是最为逆反的。如果整个世界都奉行胖,那我就做瘦的东西;整个世界都奉行瘦,我就做胖的东西。艺术家是违背人类的,他要跟人类习惯性思维捣蛋,从中包含着一种重要的艺术属性在里面。许先生的胖女人带有一种幽默的状态,没有那么沉重,甚至她能够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胖女人,可能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拥有的负担、背负的心理的压力,和许先生的胖女人是一样的。我们希望飞起来的梦想也像作品一样,这里面可能就表达了我们的一些梦想。我认为许老师的胖女人雕塑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三个做胖女人艺术家之一。


“他为什么要做胖”的逻辑关系分析

——《雕塑》杂志主编 宋伟光

他为什么要做“胖”?

其实许鸿飞的“胖”带有社会暗示性,暗示什么?我们的放松。给予放松,我们是否就可以自信了?因为自信,我们是否就可以逆反?逆反于当下的审美观、逆反于当下的消费方式。我们因为逆反得到的自信,那么我们就快乐了。

由于这种快乐里面包含了幽默的成分,或者说极大的释放了幽默,所以他带来了共通性,因为幽默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关系下人类的本性。所以大家都看得懂,

大家都喜欢。

因为他的共通性,因此产生了他的交互作用,共同艺术的核心问题是交互。虽然许院长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价值的交互,但是放在户外空间的时候就产生了交互关系,而交互关系恰恰是公共艺术的核心。我说的是逻辑关系。


肥雕就像流行音乐一样,有大众性、时尚性

——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郑伟宏

我要讲一下大雅大俗的问题。肥雕能够凭一己之力闯荡海外的艺术殿堂,成功的单打独斗,充分说明了它不只是通过俗,也不是通过雅,它是大俗中的大雅,又是大雅中的大俗。文化艺术需要创造性,需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世上只有一个梵高,之所以独特、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自己的风格。许先生的雕塑把肥的谐趣和现代胖女人的心灵美结合起来,别开生面且独具一格。肥人更符合雕塑空间的体感,从独特的审美视觉出发,以常人超脱的心境出发,展现的外在的厚重和内在的心境。我认为这就是许鸿飞肥雕系列在一瞬间就能抓住人心的原因所在。


许鸿飞在雕塑中装入了自己的个体,把雕塑变成了主体的复活。

——上海大学美院美术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 李晓峰

许鸿飞先生的雕塑其实是对中国雕塑审美的一种启蒙意义。不论是从肥女的题材选择、作品的表现特征等等,许先生作为一个雕塑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把作品装入自己。我们的雕塑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比如把雕塑当神来做,把雕塑当重大课题来做等,许先生恰恰是在雕塑中装入了自己的个体,把雕塑变成了主体的复活。我想强调雕塑创作与精神状态的关系,今天我们的雕塑缺乏主体的力量,我们的雕塑都是为别人而做,为各种理由而做。而许先生的雕塑不是,它是个人真实的一种投射和燃烧。我非常钦佩和肯定许先生的艺术成果。


我是一个灵活的胖子,谱出一曲美妙《欢乐颂》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胡建君

我看到了许院长的雕塑,第一感觉想起了网络上很红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灵活的胖子。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种自黑自嘲的幽默感,所以非常契合许院长的作品,有一种幽默的感染力。许院长的作品塑造的这群欢乐的肥女,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是很有感染力的欢乐,同时又形成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在这个互动中会带给看作品的观众一种欢乐,不管是形体上、心情上或者表情上,都和作品产生了欢乐的互动,我觉得她们就是一曲美妙的《欢乐颂》。我们一直说艺术要融入生活,融入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许老师的雕塑在公共空间里与公众的亲密互动,恰恰是艺术融于生活最为直接和接地气的一种。


许老师的作品当中,有一种喜感,因为有喜感所以看了很高兴

——上海油雕院研究室主任 江梅

许老师的作品当中,有一种喜感,因为有喜感所以看了很高兴。这种喜感不同于“高冷”,许先生塑造的人物带给我们一种喜悦的情绪包括温暖的情感,充满了世俗化的生活情趣。这种情趣性的拿捏体现的是艺术家的综合素养,许先生有扎实的学院功力,在轻松的把握形体之余,自然的融进民间艺术质朴的元素,所以许先生的作品很生活化、平民化,有草根味,充满了亲和力,这可能是喜感的基础。而作品中的幽默和无伤大雅的搞笑意味,我觉得这正是喜感的升华点。


肥女雕塑是对一种审美情趣的重新界定

——上海油雕院雕塑艺术社主任 韩子健

我对于许老师的作品解读,有三方面:一是雕塑家对体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或者说有一种表达的渴望。二是个人艺术符号的确立,或者说对一种审美趣味的重新界定。艺术家对于审美趣味的确定,是从个人的

角度出发,对于整个社会或者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感触和理解。三是对于现代消费社会欲望膨胀的批评。


夸张就是你的雕塑的特点

——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 黄阿忠

许老师的雕塑是一种社会特征,把女人夸张放大,然后人家看到胖就记住了。弗洛伊德的胖女人油画,其实不单单是胖女人,更多体现的是笔触的力度、色彩之间的交际重叠等。许老师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夸张,甚至是过分的夸张。但是恰恰夸张就是你的雕塑的特点,你的雕塑体现的夸张的神色,从视觉上来看,我觉得是有西方特征的,因为雕塑本身就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肥女雕塑艺术引领新的文化潮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家 潘耀昌

许先生的雕塑世界巡展第19站来到上海,吸引大家进行讨论,我觉得文化软实力就是这样展现的:艺术家把作品拿出来,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他成为了一个有凝聚力的核心,引起人们来创造一种文化,通过这种文化争取一种话语权,我觉得文化是要靠做出来的。任何一种艺术流派都是经过不断讨论而验证而来。许先生的作品,他的艺术放在公共空间展出,具有公共艺术的特性,很有亲和力。或者有人会把它放在俗上,实际上雅和俗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把这种文化像战争一样赢得了胜利,那么这种文化就成为一种高端文化。


鸿飞的雕塑用一种戏说的语言对现在社会存在的现象进行批判,具有当代性

——原上海美协副主席、美术评论家 朱国荣

和上海的朋友相比,我可能是与鸿飞认识最早的,我们已经断断续续保持了十几年的联系。凭我对他的了解,他的雕塑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瘦到胖的转变,2013年是胖女人的一个划分线,2013年后的胖女人在夸张上更进一步了。从最早的优雅的形态变成肥胖的体态,到现在带有夸张性的艺术表达,某种程度说带有一些疯狂性。原先的美,我指的是一种优雅的形体,装饰性的美感。现在的美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趣味,还有就是形体,形体非常活跃的形体。这两种美感完全替代了原先的两种美感。我认为鸿飞的雕塑具有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用一种戏说的语言对现在社会存在的现象进行批判,对于女性肥胖的一种负面的看法,在雕塑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批判。


许鸿飞是新生代雕塑家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雕院原院长 邱瑞敏

许鸿飞的作品我第一次看,看了以后印象非常强烈,看一眼就不会忘记它的特征。这和老一辈的雕塑家完全不一样,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我看到很多人在他作品前面拍照,这些观者会自然而然地摆出和雕塑相同的造型或者表情。我之前看到很多观众在雕塑面前拍照仅仅是作为留念,他的作品在观者面前会引起观者的想象、互动,跟雕塑产生一种共鸣,产生表情和动作。这一点,我感到这是新生代雕塑家的一种新的思考。而许鸿飞的雕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